中医五音治疗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,用角、徵、宫、商、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。
早在两千年前,中医的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一书就提出了“内有五脏, 以应五音”,“喜伤心, 怒伤肝, 忧伤肺, 思伤脾,恐伤肾。”的观点。根据《黄帝内经》所述,天有五音,角徵宫商羽;地有五行:木火土金水;人有五脏:肝心脾肺肾。五脏所藏: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。五音与五脏相应,是音乐治疗疾病的重要原理,人是万物之灵,音是万物之情。人和物都离不开音,音乐与天相通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提到的“五脏相音,可以意识。”好比现代声学认识到不同的频率声波,传到神经边缘系统,并通过系统再作用于内脏一样。音乐是疏理身心的最佳“律动调节器”。音乐能养生、治病,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,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,曲调温柔,音色平和,旋律优美动听,能使人忘却烦恼,从而开阔胸襟,促进身心健康。
一、肝—五脏中的将军,主疏泻
肝的疏泻异常常见:抑郁、易怒、乳房胀痛、口苦、痛经、舌边部溃疡、眼部干涩、胆小、容易受惊吓。
五音属“角(jué)”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3(mi)”。
角调式乐曲:有大地回春,万物萌生,生机盎然的旋律,曲调亲切爽朗,有“木”之特性,可入肝。
二、心—五脏中的君主,主血脉
心主血脉异常常见:失眠、心慌、心胸憋闷、胸痛、烦躁、舌尖部溃疡。
五音属“徵(zhǐ)”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5(so)”。
徵调式乐曲:热烈欢快,活泼轻松,构成层次分明,性情欢畅的气氛,具有“火”之特性,可入心。
三、脾—五脏中的“仓廪之官”,主运化
脾的运化异常常见:腹胀、便稀、便秘、肥胖、口唇溃疡、面黄、月经量少色淡、疲乏、胃或子宫下垂。
五音属“宫”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1(dou)”。
宫调式乐曲:风格悠扬沉静,淳厚庄重,有如“土”般宽厚实,可入脾。
四、肺—五脏中的宰相,主治节
肺的治节异常常见:咽部溃疡疼痛、咳嗽、鼻塞、气喘、容易感冒、易出汗。
五音属“商”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2(re)”。
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,铿锵雄伟,具有“金”之特性,可入肺。
五、肾—五脏中的作强之官,主水
肾主水异常常见:面色暗、尿频、腰酸、性欲低、黎明时分腹泻。
五音属“羽”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6(la)”。
羽调式乐曲:风格清纯,凄切哀怨,苍凉柔润,如天垂晶幕,行云流水,具有“水”之特性,可入肾。